长葛便民网是领先的新闻资讯平台,汇集美食文化、体育健康、房产家居、国际资讯、投资理财、教育科研、等多方面权威信息
2022-10-24 13:49:28
1950年的一天,《解放日报》上忽然刊登了一条寻人启事。
发布这条寻人启事的,是一位姓张的老人。他要找寻的,是自己失踪的儿子。
从1927年1949年,老人做梦都想着自己的儿子能够回来。
但左等右等,一直等到了全国解放,儿子却迟迟都未见踪影。
寻人启事发出去几个月,却如同石沉大海一般,毫无消息。
最终,老人不愿再等了。
他扛起家里的铁锹,径直走到了附近的一座山岗上,挖开了那座22年前他亲手填埋的坟墓。
随后,他带着从坟墓里拿出来的一个用油纸包着的破包裹,把它交给了自己的小儿子,让他将这些东西带到上海,交给组织。
当时的老人可能并没有想到,自己挖出的这包东西,究竟能引起多么大的震动!
惊动了中央
老人名叫张爵谦,他所挖开的那一座坟墓,是他二儿子张静泉的衣冠冢。
老人记得很清楚,那是1928年的冬天。
当时,他离家多年的二儿子张静泉,从外地匆匆回到了家中。
那一天,儿子的手里拎着一大包东西,就那样忽然出现在了门口,老父亲又惊讶又激动,想找儿子好好聊一聊,却被儿子匆忙急迫的神色给止住了。
那一天,离家许久的儿子将手里头拎着的东西交给了他,并交代他一定要好好保管。
儿子告诉他:
阿爸,我现在是共产党,这些东西是党的东西,比我的命还重要。你一定要保管好,谁也不能给,只能交给共产党。如果他们问你是谁交给你的,你就说张人亚,那是我组织里面的名字哩!
说完之后,儿子便转身离去,只留下了一个匆匆的背影。
张爵谦老人怎么都没有想到,那是他最后一次与儿子的相见。
儿子离开之后,张爵谦老人坐立难安。
他想了个办法,对外谎称自己的二儿子死在了外面,并且在镇子外头给儿子修了一座衣冠冢,将儿子交给他的那些文件用布包好,放进箱子里,全都埋到了坟墓里面。
之后,老人便一直在家里,期盼着哪天儿子能够突然再回来。
而这一等,就是二十多年。
直到1950年,年近八旬的张爵谦老人,自感时日无多。
于是,他终于将这个秘密讲了出来,并且按照儿子当年的嘱托,将那些东西全都上交给党组织。
老人上交的这批文件被党组织知晓之后,立刻引起了极大的震动,甚至惊动了当时的党中央。
原来,这些文件都是党创立初期十分重要的档案文件,其中包括一本1920年9月印刷出版的《共产党宣言》,以及全国仅有一份的中共二大决议案。
这些文件被上交之后,立刻就被送到了各大纪念馆以及中央档案馆进行珍藏。
而张爵谦老人,在完成了儿子的嘱托,将文件上交之后,于1956年便病逝了。
直到病逝之前,老人仍旧挂念着自己的二儿子。
他完成了自己的嘱托,可儿子的下落却仍旧杳无音信。
儿子的下落
在那份1920年9月版本《共产党宣言》的封面上,盖着一枚清晰的长方形图章,上面还写着:张静全人亚同志秘藏山穴二十余年的书报。
这是被国家文物局鉴定为一级革命文物的一本小册子。
很多人可能并不知道,在1920年的4月,陈望道将《共产党宣言》翻译成中文之后,同年8月,上海就进行了印刷发售。
只不过,第一版的《共产党宣言》,由于排版时的疏忽,书名被印刷成了《共党产宣言》。即使如此,首印的1000册还是在极短时间内销售一空。
同年9月,这本宣言再次出版了1000册。
而张人亚同志保存的这本,就是9月再版的这本。
这些册页在当时的白色恐怖当中,被敌人销毁的所剩无几,这一本能保存的如此完好,可以说是非常难得的。
张人亚同志去了哪里?为何迟迟没有回家呢?
时间回到1927年的那个夜晚。张人亚将东西交给父亲之后,便离开了上海,前往中央苏区开展工作。
他曾经当过检查委员会委员,用三个月的时间调解了辖区内的隐患矛盾,为党组织顺利开展工作做出了极大贡献。
随后他又担任了苏区的出版局印刷局局长,是中央苏区宣传文化工作的“主力干将”与直接负责人。
1932年的12月,长期的高强度工作还是让他病倒了,在前往闽西检查工作的时候,张人亚同志因为疾病发作,在途中病逝。
次年一月,邓颖超同志特地为其撰写了一篇悼念文章。
而这篇文章在2005年,被张人亚的后辈们看到了。
这些苦苦寻找长辈亲友数十年的张家后人们,这才知晓了张人亚同志的下落。
尾声
如果你读过这本《共产党宣言》,你可能会被其中的文字所感动,所震撼。
在这本宣言当中有这样一段话:
无产阶级的运动,是绝大多数人的、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。
因为这短短的一句话,多少心怀理想的能人志士,为了新中国的成立抛头颅洒热血,只因他们心怀家国天下,他们坚信这个国家能够迎来重生的曙光。
当天光亮起,托举着太阳的人们的身影早已远去。
而我们应当记住他们,因为他们曾经直面黑暗,只为了让素昧平生的我们,能够看到光明。